咨询电话:

022-26266666

十三 邓颖超与乐达仁

2018-01-11 18:59:42 供稿:达仁堂 编辑:

邓颖超与乐达仁相识,始于1922年。在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展出的一张照片上,记录了他们与达仁女校全体师生合影留念的珍贵瞬间。

邓颖超曾就读于直隶女子师范学校,五四运动时,积极投身革命活动,筹组女界爱国同志会并担任讲演队长,加入了觉悟社,参加过天津一系列抗议反动当局镇压五四运动的游行示威,成为津门闻名的革命女性。1920年8月邓颖超从女师毕业以后,先后在北京两所小学任教,两年后应马千里先生之召,与女师同学王贞儒、许广平等,来到达仁女校。

1922年达仁女校已经有初小三个年级,和高小一个年级,转年就成为有六个年级的完全小学校了。这时达仁女校已经有十几名教师,她们大都是觉悟社成员和女师毕业的进步青年。由于邓颖超既是女师毕业,又是觉悟社成员,与马千里先生还有师生之谊,而且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又那么突出,所以大家都很敬重她,马千里不在时,就由她代理校务。那时候,邓颖超只有十八九岁。

达仁女校是马千里先生实行新型女子教育的一块试验田,在邓颖超、王贞儒等一批进步女青年的积极参与下,达仁女校办得很有特色。学校开有公民常识课,讲人生观、世界观和妇女解放问题;还有讲话课,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达仁女校特别注重课堂之外的教学,比如成立女童子军,学习军事常识,演练操法、结绳、旗语;组织学生参观达仁堂制药厂、造币厂和植物园,开阔学生眼界;为日本关东大地震灾民缝制棉衣,开展人道主义教育。孔子诞辰和祭孔日,一般学校都要放假,但是达仁女校不放假;过皇会各校照例放假一天,达仁女校也不放假,而且不准学生去看那些表现封建迷信的把戏。而五一、五四、“双十”,学校不但停课,而且还要开纪念会,“五七”国耻日和五卅惨案,达仁女校均组织学生上街游行。

达仁女校对教学很重视,定期召开各学科教学研究会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,后来不少毕业生都考取了女师等热门学校。

尤其可贵的是,达仁女校主张自由、民主、进步。学校的重大事项,均由每周一次的全体教师会民主决定,教师可以在《新民意报》开辟“女星”专栏,宣传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,甚至可以请刘清扬教师生学唱《国际歌》。当时在欧洲的周恩来,给觉悟社社员写信,都是寄给达仁女校,由马千里先生转交。

乐达仁先生作为达仁女校的校董,他自然知道自己所承担的风险,但是他十分理解马千里先生和邓颖超等一批进步青年的政治主张。他知道,他们所做的一切,没有一点儿是为了他们自己。所以,乐达仁先生一直默默地承受着社会上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。即使是这样,乐达仁先生1925年5月7日上午,仍到校参加讨论“五七”国耻纪念日师生赴南开大游行的会议。

1925年7月13日,邓颖超奉党的指示,离津南下,前往广州开展妇女运动。至此,邓颖超在达仁女校工作了两年又11个月。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,邓颖超与王贞儒等成立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,在《新民意报》创办副刊《女星》和《觉邮》,开办女星补习学校,出版《妇女日报》,参加天津各团体举行的追悼列宁大会,到海河码头欢迎孙中山来津,以天津市民十名代表之一的身份前往张园慰问孙中山,在南开中学召开三八节纪念大会,到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,孙中山在京逝世时代表天津女界前往致祭并参加守灵,在五卅运动中组织工、商、学各界二十余万人在南开广场举行市民大会,并以大会主席身份作报告,抗议帝国主义暴行。在达仁女校期间,邓颖超于1924年1月入团,1925年3月转为中共党员。

达仁女校邓颖超、马千里等进步人士的一系列革命活动,在天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,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,但是同时也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。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,乐达仁先生迫不得已,于1926年10月22日给马千里写了一封信,大意谓时局多艰,校务日难,学校将于年底停办云云。马千里先生看了来信,不胜唏嘘。好学校停办,犹如好人之惨死,实乃人生悲剧,有什么办法?马千里只好表示赞同。

1926年12月21日下午,达仁女校在操场举行休业式,全校师生挥泪齐唱《先生再见》歌。至此,一所富有革命精神的新型女子学校,就这样悲壮地与市人告别了。

半个多世纪后,邓颖超旧地重游,感慨万千。1984年6月下旬,邓颖超深情怀念乐达仁和马千里,写下了如下一段文章——

“二十年代初,天津的一位大药商乐达仁,愿意出资办教育事业,他对马千里先生非常敬仰和信赖,就特邀马千里先生主持筹建达仁女校的事宜,并请马先生任该校校长。马先生表示,我可以当校长,不拿工资(每月只拿车马费十元),完全尽义务,但在处理校内一切事情由我负责,请你不要干涉。故而私立达仁女校在马千里先生主持和领导下,是一个开明、民主的学校,教员无拘无束地参加社会上各方面的进步活动,甚至入团入党都没有受到校方的压力和干涉。他所聘请的教员,绝大部分是‘五四’运动中女师的积极分子,大家都很团结,积极工作。我能被邀请在这样的学校任教,再次同马先生共事,感到非常欣幸,受益良多。”[注]

【注:摘自《马千里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》一书中的《缅怀师友马千里先生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