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仁堂最早开设于北京正阳门外大栅栏西头路南55号,1912年至1914年,达仁堂先后在上海抛球场西首、汉口瞿家巷口外和天津估衣街设立三个分号,当时京津沪汉四号的名称都叫“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”,简称“京都达仁堂药铺”,而不叫“天津达仁堂”、“上海达仁堂”等。1914年5月22日(农历四月二十八日)估衣街达仁堂开业,在这前后《大公报》曾连续刊登达仁堂开业广告,广告上有十个醒目的大字,写的就是“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”。广告正文说:
我京师同仁堂自前清康熙壬午年开设,迄今近三百载,虔修各种丸散膏丹,选料不惜重价必求其精,炮制不惮繁难必合乎法,是以服食者效应如响,中外驰名,历久愈著。比来各埠往购者纷至沓来,大有应接不暇之势。达仁感当时相需之殷,不敢株守一隅,以上海、汉口、天津等处为南北交通之所,兹不惮烦劳,先后设肆,藉慰诸君子向望之忱。但同仁堂素有不设分号之戒,以各埠凡用同仁二字者均系冒名渔利,曾在京师禀明有案。达仁此次设肆,若仍用同仁二字,似与假冒无分异同,所以专用个人名义,以免混淆。至本堂一切修和之法,皆依家传秘制,与众实有不同,且不徒事外貌装潢,望之似不甚宝贵,服之实效验如神,与我京师同仁堂丝毫无异。素知同仁堂良药诸君子,其鉴察之。
本堂於阳历五阴历四月二十二二十八日开张,分设天津估衣街西头路南。
京都达仁堂药铺经理人乐达仁谨启
天津估衣街店买卖兴隆,从北京总号运送来的丸散膏丹不够它卖,设在城里的小作坊规模太小,门市经常脱销断档,于是乐达仁先生在天津大经路购地建厂,这就是如今设在天津中山路上的达仁堂制药厂。但在当时,没有“制药厂”一说,当时的达仁堂制药厂叫“达仁堂药栈”。天津市档案馆保存的一张1942年的达仁堂制药厂企业登记表,上面记载:
厂名——达仁堂药栈
厂址——河北二经路宙纬路口(按:日伪时期,达仁堂前院被日本军官占用,达仁堂只能在二经路上的后门出入)
设立年——民国四年(按:1915年)
工人数额——52人
工作时间——午前、午后各4小时
工人福利设备——供膳宿,有浴池
听达仁堂老职工讲,达仁堂先有店后有厂,估衣街比大经路早一年。从这张登记表上,可以确知: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开设于1915年,当时名称叫达仁堂药栈。
1917年以后,达仁堂在长沙黄兴南路、上海金陵中路、天津马家口基泰大楼、西安竹芭市街、福州八七北路、长春大马路三道街口、香港上环中路、郑州大同路等地,陆续设立十几个分号,总号由北京大栅栏改为天津估衣街,总管理处设在达仁堂药栈内。各地分号,名称都叫“京都达仁堂药铺”,各分号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——柜台多长,算盘多长。大算盘,和京腔一样,都是达仁堂的特色。估衣街店算盘,117档,819珠,全长3.06米;上海达仁堂申号算盘,139档,长4米,是世界之最。
解放以后,达仁堂药铺改称“达仁堂药店”,达仁堂药厂改称为“达仁堂药店制药厂”。1954年5月,达仁堂实行公私合营之前,改名为“达仁堂国药股份有限公司”。达仁堂国药公司资本额100万元,股份1000股,股东五人,各持五分之一股份。五个股东是乐达仁兄弟四人的五个子女:乐肇基、乐松生、乐钊、乐琦(乐达仁次子)、乐倩文(乐达德之女)。
1955年6月16日达仁堂公私合营,合营后达仁堂药厂叫作“公私合营天津达仁堂制药厂”。合营后的达仁堂只有工业,不再有商业,本市与外埠十几个达仁堂药店全部与天津达仁堂制药厂脱钩。
1966年4月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高潮即将来临之际,达仁堂制药厂改名为“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”。随着计划经济时期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,在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下的达仁堂制药厂,于1973年7月改名为“天津市第二中药厂”。原先丸散膏丹、参茸饮片、药胶药酒、膏滋膏药一应俱全的达仁堂,改名为“第二中药厂”数年以后,产品只剩下大蜜丸一种剂型了。
1981年5月,达仁堂重新恢复老字号,改名为“天津达仁堂制药厂”。
1999年达仁堂并入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,达仁堂还叫达仁堂,但对外使用的全称,则改为“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”。
旧时达仁堂牌匾,据说是由一位叫王绳高的老先生题写的。津门写家大有人在,华孟严赵驰名南北,请王绳高题写牌匾的缘由不得而知。王绳高是乐坛高手,女儿王端瑢、儿子王端璞是古琴大家,虞山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即出自王氏门下。繁体字,音乐的“乐”字写作“樂”,中药的“药”字写作“藥”,故古人有“有草无樂不成藥”之说。请乐坛高手为中药铺题额,大约有本堂草药更有药味之意罢。
现在达仁堂牌匾上的三个字,是胡昭衡先生1985年时所题写。胡氏时任国家中医药局局长,文革前任天津市市长,虽是政府官员,却也以道德文章名世。
京都达仁堂药铺——天津达仁堂药栈——达仁堂药店制药厂——达仁堂国药股份有限公司——公私合营天津达仁堂制药厂——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——天津市第二中药厂——天津达仁堂制药厂——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,这一串名称的演变,正是近百年来中国中药工业企业发展的缩影,世事苍黄,耐人寻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