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

022-26266666

二 达仁堂初创

2018-01-11 19:05:50 供稿:达仁堂 编辑:

乐达仁的奶奶许叶芬,是乐平泉的继配夫人。许氏出身名门,却擅于经营,知人善任,赏罚得当。乐平泉去世以后,她主持家事店务达27年之久,虽然遭遇庚子之乱,八国联军入侵,北京大栅栏铺面前庭被焚毁,家中被进驻的德军捣毁,铺里的药酒被美国兵一次次劫掠,受到很大损失,但是她老人家在八国联军撤兵后,重整河山,很快又恢复了同仁堂昔日的繁荣。许氏去世后,同仁堂由乐氏家族第11代的四大房共管,而此时的这个封建大家庭,已经养活了太多的寄生虫。各房子孙不事生产,一些人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。四大房还互相倾轧,中饱私囊。例如,各房擅自挪用家族共有的名贵药材,偷偷做成成药,然后收买同仁堂柜台上的店员,让他们在柜台上兜售私货。乐达仁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他说:“祖母弃世后,在表面观之,似乎根深蒂固,不可动摇,究其内容,实因各房昆季心志涣散,故家事铺事纷乱已达极点。”

数年之后,清王朝寿终正寝,供奉御药房的差事停办了,同仁堂的生意顿减,维持过去的生活已经越来越难了。而各房子孙们仍然不思创业,只是想办法在同仁堂里捞钱,于是家族纷争不断,同仁堂的危机也越陷越深了。

出路何在?乐达仁想,仅守业是不行的,大宅门里必须有人出去创业。由于乐家祖上早已向官府声明不设分号以防假冒,所以开办第二个同仁堂是不可能的,但是我为何不利用同仁堂的声望,打出一个新的牌号,以此来重振家业呢?于是,乐达仁在民国元年(1912年)开肆于北京大栅栏55号,取名为“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”。

乐达仁知道,在北京同仁堂眼皮底下办药店,卖与同仁堂一样的药,是没有出路的。因此他在北京开肆的同时,自带五千两银子,去上海开设了达仁堂。

上海人服药习惯与北京人多有不同,开业第一天,仅卖了六毛钱。乐达仁心中焦虑,伙计们也议论纷纷。为了寻找一线生机,乐达仁又带了两皮包药去闯青岛,在高密路公济药庄借块地方,贴张条子卖药。结果一天下来,也卖不出去多少。乐达仁感到有些失望,但是并不灰心,他想起汉口是个水旱码头,商业大埠,也许可以碰碰运气。他来到汉口,结果仍不理想。虽然在汉口倒能卖出去点儿药,但是销售量难以增长。想起自己劳苦奔波一场,想起凑钱给他创业的三个弟弟,乐达仁连死的心都有。但是,一想到重振祖业的那腔热血,乐达仁又感到心潮澎湃,身上增添了无穷的力量。

乐达仁又把目标瞄准了北方商业重镇——天津,瞄准了天津最繁华的估衣街。同仁堂在天津甚有声望,天津人到北京同仁堂买药,也是常有的事。清末民初的天津估衣街,极繁华热闹,著名的绸布庄瑞蚨祥、元隆、敦庆隆,和同升和鞋店、胡开文笔墨店等,都在这条街上。清代著名学者李慈铭曾说:“过估衣街,廊宇整洁,几及二里,殊似吴之阊门,越之江桥。”民国三年(1914年),达仁堂在估衣街西口路南开业,结果一炮打响,第一天营业就收入80块现大洋。乐达仁感慨万千,从此把天津视为他发展事业的一块福地。